CSIG优博俱乐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期CSIG优博论坛会议通知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博俱乐部(CSIG-ODDLC,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Laureate Club of China Society of Image and Graphics)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自愿组成的学术交流社团,旨在团结图像图形学领域的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托举一批有能力、有水平、有发展、可举荐的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培养一批热心学会工作和活动的青年骨干力量;形成一支图像图形学领域有创新活力和影响力的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队伍。CSIG优博俱乐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期CSIG优博论坛将于2022年12月10日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拟特邀学会理事长及副理事长、主办单位领导、分委会负责人等出席成立仪式,及7位优博导师进行圆桌对话,并邀请6位优博获得者做学术报告、2022年优博获得者Spotlight报告。

会议日程

1. 成立仪式

2. 圆桌对话

3. 第一期优博论坛学术报告

4. CSIG2022 优博Spotlight

一、圆桌对话特邀嘉宾

(按笔画顺序排名:马惠敏,李树涛,杨小康,陈熙霖,高新波,韩军伟,赖剑煌)

嘉宾简介

马惠敏 教授,CSIG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17、2021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马惠敏,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会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CSIG 脑图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CCF-CV 专委执行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决策,将计算机视觉与认知心理学结合,在复杂环境仿真、视觉认知、智能决策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 2016 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一等奖、2020 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并多次在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数据集(KITTI)评测中获得第一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专项重点项目等 20 余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00 余篇,包括 TPAMI、IJCV、 CVPR、NIPS等,获批专利二十余项,两项专利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国防、民航、交通、健康等领域。

李树涛 教授,湖南大学副校长,2017、2020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李树涛,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机器人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自科创新群体负责人。长期围绕图像信息融合、高分辨成像与图像识别开展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遥感信息、军事国防等战略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收录 100 余篇,连续 5 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与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因在图像信息融合与识别上的贡献入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和IEEE Fellow。

杨小康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8、2020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IEEE Fellow,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编委。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为IEEE视频信号处理与通信(VSPC)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ISPS)技术委员会委员。

陈熙霖 研究员
2022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

陈熙霖,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ACM Fellow, IEEE Fellow,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先后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曾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和IEEE Trans. on Multimedia的Associate Editor,目前是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Senior Associate Editor、Research和Fundamental Research编委,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担任(过) FG2013 / FG 2018、VCIP 2022、ChinaMM 2018 / 2019和PRCV 2019 / 2020大会主席并多次担任CVPR、ICCV和ECCV等的领域主席。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合作出版专著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

高新波 教授,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2018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高新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4部。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纵向研究课题2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2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4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2017年教育部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荣获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现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长。

韩军伟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2018、2020、2022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EEE/IAPR Fellow,国家级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两个领域),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领域顶级期刊/会议如: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CVPR,MICCAI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2.4万余次。3篇论文入选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2021年度IEEE GRSS Highest Impact Paper Award(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最有影响力论文奖)、国际期刊IEEE TCSVT 2021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IEEE BIBM 2018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 2010,MICCAI 2011和ICME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培养多名博士生/博士后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高被引科学家、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等。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科学)、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科技奖。担任IEEE TPAMI、《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任国际会议如CVPR等的领域主席。

赖剑煌 教授,CSIG副理事长
2017年CSIG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赖剑煌,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届)。广东省安防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第四、五届)。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已主持承担国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联合重点项目与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IEEE TPAMI、IEEE TIP、ICCV、 CVPR等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丁颖奖(201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排名1)、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排名3)、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排名2)。

二、组委会

马超 副教授,CSIG优博俱乐部主席

马超,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与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博、上海市浦江人才。2016至2018年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研究中心(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研究工作多次发表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期刊(TPAMI/IJCV)和会议(ICCV/CVPR/ECCV/NeurIPS)上。Google学术引用8000余次。CVPR 2018、2019优秀审稿人。入选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大规模自动驾驶数据集nuScenes竞赛三维物体检测第一名、三维目标跟踪第一名。研究成果应用于华为达芬奇芯片及其无人驾驶MDC平台,获华为技术合作领域2021年度优秀技术成果奖。

张鼎文 教授,CSIG优博俱乐部副主席

张鼎文,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访问研究,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机器学习。致力于建立面向开放环境下、具备动态学习能力的新一代计算机视觉学习框架。曾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 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1篇论文获2021 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1篇论文入选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China SIGAI(国际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分会)优博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是IEEE会员、ACM会员、CSIG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大数据专委会委员、第六届VALSE执行领域主席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领域内国际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包含T-PAMI, IJCV, IEEE SPM, T-IP, CVPR, ICCV,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等,担任IEEE TMM与TCSVT的Leading Guest Editor, 担任ACM MM及ICCV的Workshop Organizer。

丛润民 副教授,CSIG优博俱乐部副主席

丛润民,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IEEE/ACM会员、APSIPA IVM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视觉显著性计算等。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在IEEE TIP、TCyb、TGRS、NeurIPS、CVPR、ECCV、ACM MM 等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CF-A、IEEE/ACM Trans 论文49篇, ESI热点论文2篇 (前0.1%)、ESI高被引论文11篇 (前1%);15篇论文入选最受欢迎文档 (Popular Documents);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担任Neurocomputing、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ign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等SCI期刊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青年编委,荣获IEEE ICME 最佳学生论文奖亚军、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ACM SIGWEB中国新星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十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IEEE CVPR杰出审稿人奖、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杰出审稿人奖、《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1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等。

董燕妮 副教授,CSIG优博俱乐部副主席

董燕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遥感智能处理与地学解译研究,已在IEEE TCybern、IEEE TIP、IEEE TGRS和ISPR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面上项目等8项。目前是ICCV、AAAI、IJCAI等国际会议的高级程序委员会成员,SCI二区TOP期刊Remote Sensing的客座编辑,以及IEEE高级会员,IEEE GRSS Wuhan Chapter Secretary等。曾获“香江学者”奖、2018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

刘鑫辰 研究员,CSIG优博俱乐部副主席

刘鑫辰,京东探索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目标搜索与重识别、车辆和人体图像分割、人体行为识别、步态识别等,在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如IEEE TIP、IEEE TMM、CVPR、ICCV、ACM MM、ECCV等,相关技术应用于智慧零售、智慧园区、智能客服等多个供应链场景和产品中,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十余项。他是CSIG多媒体专委会委员、CCF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曾担任ICME 2022 Area Chair、ACM MM 2021 Local Session Chair、ACM MM Asia 2021 Proceedings Co-chair、ACM MM 2021 HUMA Workshop Co-chair。曾获IEEE Trans. on Multimedia 2018 Multimedia Prize Paper Award,IEEE ICME 2016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2021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IEEE CAS MSA-TC Best Paper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2019年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三、报告嘉宾

报告人:王正 教授

报告题目:Visual Understanding in Harsh Environments

报告摘要:Existing work shows that media understanding performs well in excellent environments, i.e., in good light, good weather, and with 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Harsh environments (e.g., fog, rain, snow, dark, low light, glare, blur, and low resolution) introduce challenges in visibility,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visual data for real applications, such as autonomous cars and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s. State-of-the-art methods often encounter a sever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under harsh environments. I will give a brief summary and show some typical applications and some trends in this task.

个人简介:王正,武汉大学教授,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国家优青(海外)获得者,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多媒体内容增强、分析、检索、预测研究,发表CCF-A类、ACM/IEEE汇刊论文60余篇,获国际会议PCM 2014最佳论文奖,ICME 2021最佳论文提名,1篇论文入选SCI一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封面论文。曾入选日本文部科学省卓越研究员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获中国留日同学会最优秀青年学者奖,ACM Wuhan优博奖,CSIG优博提名。相关成果还获得第三届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届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励。

报告人:晏轶超 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数字人

报告摘要: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位列其中,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新生数据的10%。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哪些重要的技术趋势?能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拟数字人,加速人类进入元宇宙的过程?本次报告将对这些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数字人的未来。

个人简介:晏轶超,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博士学位,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曾担任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图形学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元宇宙、数字多媒体中的应用,发表包括TPAMI、CVPR、ACM MM在内的国际高水平论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超过1000次。曾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AAAI 以及IJCAI程序委员会成员,长期担任TPAMI、IJCV、CVPR、ICCV等十余个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审稿专家。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2020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报告人:李勇 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开放场景面部表情分析方法研究

报告摘要:自动化的面部表情分析是未来人机交互的关键步骤,也是情感计算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开放场景中,由于受遮挡、头部姿态、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自动化的面部表情分析依然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开放场景中很难收集到大量包含丰富表情变化并且标注完整的训练数据,数据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开放场景中面部表情分析的难度。本次报告主要介绍若干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细微表情特征学习方法:基于生成式自监督、判别式自监督、跨域自监督。所设计方法从人脸表情的先验知识和定义出发,合理利用大规模无标注视频数据,提升细微表情特征判别能力。

个人简介:李勇,男,南京理工大学教师, 2020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阶段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情感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自然场景下的面部表情识别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IEEE T-PAMI,IEEE T-IP,《中国图象图形学报》,CVPR,TAC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谷歌学术引用830余次,其中发表于IEEE TIP 2019的遮挡表情识别工作入选TIP 2020 TOP-25下载论文。曾获2017年ACM Multimedia 亲子关系验证国际竞赛全部七个子项冠军,2019年虑得企业冠名奖学金,2020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学金,2021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博,2022年ChinaMM最佳海报奖。

报告人:佃仁伟 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智能空谱融合的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方法研究

报告摘要:高光谱图像能够实现对成像目标的精细识别和分类,因此高光谱图像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和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而由于光学成像原理的限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相互制约,因而高光谱图像存在空间分辨率低的缺点,限制了高光谱图像后续的分析与应用。本研究通过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融合的方式来获取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建立了基于稀疏张量表示的图像融合理论,提出了基于深度先验学习的融合方法,显著提升了高分辨高光谱图像获取的效率和精度,并依据这一融合技术研制了新一代高分辨高光谱视频成像装置,实现了高帧率和高分辨率高光谱视频的获取。

个人简介:佃仁伟,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教授,2020年获得湖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进行博士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光谱计算成像和图像融合,主持国防特区重点项目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1项、和中国博士科学基金两项,在IEEE TIP、CVPR、IEEE TCYB、IEEE TNNLS和Information Fusion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得了30余位院士和IEEE Fellow的引用,授权发明专利8项,Google学术引用1300余次,获得了2018年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奖,入选2020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20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报告人:彭春蕾 副教授

报告题目:跨域人脸生成与鉴别

报告摘要:跨域人脸主要指的是不同来源的人脸数据,例如近红外-可见光人脸、素描-照片人脸等。跨域人脸在公共安全和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次报告将围绕跨域人脸生成与鉴别问题展开介绍,涉及团队在跨域人脸合成、识别、鉴伪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个人简介:彭春蕾,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教授,于201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高新波教授。2016年至2017年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博士后特别资助等,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内容分析与安全,聚焦基于图像和视频等可视数据的身份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挑战性问题,例如可视数据被伪造、身份辨识有困难和识别结果不可靠等,开展判断身份真假、辨识身份是谁、确保身份安全等方面研究。

报告人:刘念 研究员

报告题目:小样本语义分割:基于多源信息原型的探索

报告摘要:基于原型的方法是目前小样本语义分割领域的一种主流方法,并显示了良好的性能。该方法通常从支撑集中使用真值掩码标注来提取包含类别信息的原型向量,然后与查询图片中的每个像素做密集匹配来得到分割结果。然而,单纯基于支撑集信息的原型是否足够呢?本报告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了来自于多源信息的原型在小样本语义分割中的作用。我们首先探索了背景信息和干扰物体区域这两种非目标知识在该任务中的影响。通过识别这两种区域并提取它们对应的原型,我们可以在查询图片中压制这两种非目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额外使用这两种原型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区域,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分割结果。另外,传统单纯从支撑集中提取到的原型只包含了支撑集中的目标类别信息,在查询图片中的目标与其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我们基于类内多样性探索了如何结合支撑集和查询图片中目标物体本身的信息来得到一个更加有效的原型。该中间原型既包含了支撑集中的确定性类别信息,又包含了查询图片中的自适应类别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其可以大幅提高对类内差异的鲁棒性并大幅改进小样本语义分割模型的性能。

个人简介:刘念博士目前是阿联酋阿布扎比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ohamed bin Zayed Univers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MBZUAI)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科学家。之前他于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IIAI)担任高级副研究员。他于2020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韩军伟教授,并于同年获得了中国图形图像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6到2017年,他在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进行CSC联合培养,导师为Ming-Hsuan Yang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显著性检测、小样本学习、以及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感知等。截至目前他已经在顶级期刊与会议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包括TPAMI, CVPR, ICCV, NeurIPS等。

、CSIG2022 优博 Spotlight嘉宾

讲者:徐婧林 副教授

个人简介: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20至2022年在清华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20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18至201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培养。发表CCF 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14篇,Google学术引用共905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0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讲者:蒋铼 博士后

个人简介:蒋铼,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医疗图像、数字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一作发表包括TPAMI、IJCV、TIP、TMI、CVPR、ECCV、ICCV、AAAI等国际高水平论文10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900余次。曾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AAAI 以及IJCAI程序委员会成员,长期担任TPAMI、TIP、TMI、TNNLS、CVPR、ICCV、ICML、ICLR等十余个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审稿专家。获北航博士研究生十佳、北航优秀博士论文奖、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讲者:薛楠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薛楠,现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薛楠博士于2020年6月获得武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夏桂松教授和张良培教授。博士在读期间,他于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进行访问研究,师从Tianfu Wu教授。薛楠博士长期致力于图像几何结构的矢量化感知计算,在IEEE TPAMI、CVPR、ICCV、ICLR等计算机视觉顶级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3篇,算法/模型在室内场景结构化重建、SLAM、遥感目标检测与建筑物识别等领域深入应用,谷歌学术累计引用1100余次。2022年,他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讲者:袁艺天 博士

个人简介:袁艺天,2021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朱文武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分析,计算机视觉,主要侧重于视频与自然语言的联合分析与理解。发表包括TPAMI、Neurips、ACM MM在内的国际高水平论文10余篇。长期担任CVPR、ICCV、IJCAI、TMM等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审稿专家,获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讲者:熊博 博士后

个人简介:熊博,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黄铁军教授)。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博士学位(导师为戴琼海院士),博士期间曾在美国顶级生物医学研究所Janelia Research Campus访问学习两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光学显微成像,是人工智能、光学等工程学科与生物医学等基础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方向,通过自主设计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及深度学习增强的重构与分析算法,助力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与发现。近三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包括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Photonics Research、Bioinformatics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9篇。长期担任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审稿专家。获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讲者:廖明辉 华为助理首席专家

个人简介:廖明辉,华中科技大学2021届博士,导师为白翔教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PAMI、TIP、CVPR、ECCV、AAAI等顶级期刊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谷歌学术引用数超3500,GitHub开源代码star总数超4000。获得CSIG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CF-CV学术新锐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AI华人新星百强、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该论文主要研究了自然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提出了TextBoxes系列文字检测算法、DBNet系列文字检测算法、Mask TextSpotter系列端到端文字识别算法等多个系列的工作,其中DBNet文字检测算法是业界主流的文字检测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公司的OCR产品和业务中,包括华为手机、腾讯微信、华为云、百度、OpenCV等。

讲者:方梦捷 博士

个人简介:方梦捷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师从田捷研究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方梦捷博士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提出的算法在胃癌、鼻咽癌等肿瘤的关键诊疗问题上取得了突出的临床效果,并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其以一作及学生一作在Annals of Oncology(2篇)、Clinical Cancer Research、European Radiology(4篇)、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4篇论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2500次。相关成果被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诊疗指南》并入选“首都前沿学术成果”。

讲者:张璐 博士后

个人简介:张璐,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后。获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信号处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主要从事视频/图像分割、小/零样本学习、图像/视频编辑、扩散模型等研究,发表包括CVPR、ICCV、ECCV在内的国际高水平论文十余篇,授权国际专利两项。长期担任CVPR、ICCV、NeurIPS等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审稿专家。入选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与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讲者:鲁国 助理教授

个人简介:鲁国,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到2019年在悉尼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压缩、视频增强、计算机视觉等。代表性工作包括国际首个端到端神经网络视频压缩编码算法。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博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至今已经在T-PAMI、T-IP、CVPR、ICCV、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20余篇论文。担任计算机视觉顶级期刊IJCV客座编辑、T-CSVT客座编辑,在CVPR2021、VCIP2020、ACMMM2021等国际会议上组织多个专题研究。 

讲者:余昌黔 博士

个人简介:余昌黔,现任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算法专家,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赴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培养、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交流。研究方向为2D/3D感知、行为预测决策,在IJCV、CVPR、ECCV、AAAI等顶级期刊会议累计发表论文19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ESI热点论文1篇。谷歌学术总引用数超2800次,GitHub开源代码star总数超3000次。其中BiSeNet算法单篇谷歌引用超1370次,被评为ECCV2018最具影响力工作TOP20、近五年谷歌引用量居ECCV论文第16名。曾参与多项世界计算机视觉竞赛,获得了2018年COCO&Mapillary全景分割挑战赛两项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