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

会程安排

9 月 21 日

分论坛主席

张举勇
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举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资助。以第一完成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CSIAM应用落地成果认证、 安徽省应用数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1年至2012年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AIGC,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基于神经隐式表示、逆向渲染与数值优化方法对真实物理世界进行高效高保真三维数字化,以及高真实感虚拟数字内容的创建。现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期刊编委。
晏轶超
副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晏轶超,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博士学位,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曾担任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体视觉表征学习,发表包括TPAMI、CVPR、NeurIPS在内的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CF-阿里巴巴青年科学家基金等项目8项。曾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2024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二),2023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2020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刘鑫辰
资深研究员 ⋅ 京东
刘鑫辰,北京市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京东探索研究院图像与多模态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北京市“未来数智化供应链”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大模型、多模态数字人、多模态内容理解等。作为负责人或骨干主持或参与北京市科委技术创新中心课题、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曾获2024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特等奖(序3)、2019年度CSIG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TMM 2019最佳论文奖、IEEE ICME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奖项。现为CSIG高级会员、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优博俱乐部副主席,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
周晓巍
特聘教授 ⋅ 浙江大学
周晓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主要为三维视觉及其在混合现实、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企业联合重点项目。近五年在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入选CVPR最佳论文候选,成果在中船集团、中国兵器、华为、蚂蚁、商汤等头部企业的项目和产品中成功应用。曾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获得CCF优秀图形开源贡献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培养学生获得CCF优博、国自然优秀学生基金。担任国际顶级期刊IJCV编委、顶级会议CVPR/ICCV领域主席,曾任图形学与混合现实研讨会(GAMES)执行委员会主席。
张鼎文
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
张鼎文,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访问研究,致力于建立面向开放环境下、具备动态学习能力的新一代无人系统视觉感知与学习框架。迄今为止,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领域内国际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包含T-PAMI, IJCV, IEEE SPM, T-IP, CVPR, ICCV,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等,曾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AI 华人青年学者榜单、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 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2021 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励。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博俱乐部副主席,任IEEE TMM、TCSVT、PR等刊物编辑。

分论坛报告

三维数字人:从建模到生成
张举勇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摘要:近年来,以3DGS为代表的可微辐射场表达以其强大的拟合表达能力、可微分等优点在人、物体与场景的三维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虚拟数字人要走向大范围应用落地,除高保真呈现之外,数字人的多模态驱动、外形与情感的编辑与生成等也非常重要。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课题组在基于单目视频或者单张图片等便捷输入下的高保真虚拟数字人高效重建、基于物理仿真的动作与衣服驱动、多模态编辑与生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讲者简介:张举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资助。以第一完成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CSIAM应用落地成果认证、 安徽省应用数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1年至2012年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AIGC,研究三维感知、建模、处理算法与硬件采集系统对真实物理世界进行高效高精度三维数字化,以及创建生成超写实虚拟数字世界。
终生进化的数字生命
修宇亮 助理教授⋅ 西湖大学
报告摘要:围绕数字人四大核心问题:表达、重建、生成与驱动,介绍远兮实验室最新工作。同时,基于大模型技术范式变革,提出数字人2.0概念——生成模型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强大的整合理解能力,为消化“以年为单位的多模态的私有数据”,从而实现数字生命“终生学习-持续进化”,提供了可能。
讲者简介:修宇亮,西湖大学助理教授,远兮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MPI-IS),师从 Michael J. Black。其研究方向为数字人、三维视觉、图形学与虚拟现实。已在视觉/图形学/机器学习顶刊顶会 TOG、SIGGRAPH、TPAMI、CVPR、ICCV、NeurIPS、ICLR 等发表论文 2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2500 余次。曾在 Meta、Unisoft、追光动画等业界研究机构实习,其主导开源项目获 Github星标 13,000 余次。担任多个国际顶会的领域主席(ICLR’26、CVPR’26、ICCV’25、3DV’25、WACV’25)。荣获 SIGGRAPH2020 RTL 最佳展示奖,中国优秀开源项目奖,CSIG 2025 年度学术新锐奖,代表工作 ICON 和 ECON 系列,被《纽约时报》应用于2022 年世界杯和 2023 年超级碗的赛事报道中,辅助精彩进球回放和战术分析。
面向交互感知的数字人运动生成
张鸿文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摘要:运动生成是构建虚拟数字化身、赋能具身智能等应用的基础。本报告将介绍面向交互感知的运动生成系列方法,其核心研究思路是在生成网络的学习和推理过程中引入交互状态感知和共生约束,增强数字人运动及其视频生成结果的交互合理性。报告还将进一步展望探讨面向具身交互的运动捕捉与生成研究趋势。
讲者简介:张鸿文,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虚拟数字人和人形智能体的运动捕捉、化身重建、具身交互与行为生成等研究,发表TPAMI/TOG和SIGGRAPH/CVPR/ICCV等顶刊顶会论文40余篇,包含口头报告/亮点论文7篇,Google Scholar引用量近5000次,一作提出的动捕系列开源算法累计获GitHub星标上千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想蓝天基金等科研项目,入选或获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
多模态感知与生成:从高保真数字人构建到具身智能交互
朱思语 研究员⋅ 复旦大学
报告摘要:随着多模态理解生成模型与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如何高效构建与驱动高保真数字人,并使其具备自然、智能的交互能力,已成为计算机图形视觉领域的核心挑战。本报告将系统介绍我们团队围绕数字人的高效重建、多模态生成与智能交互所展开的系列工作。
讲者简介:朱思语,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长聘正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视频与三维生成模型。在CVPR、ICCV、ECCV、PAMI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博士期间,他联合创立了3D视觉公司Altizure,后被苹果公司收购。2017年至2023年,他担任阿里云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他曾任ICCV/AAAI/WACV领域主席,TVCG副编辑,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工程师奖。
高保真数字人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科 特聘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摘要:2024年中国科协发布的十大前沿科技问题中,“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位列重大科学问题之首,充分彰显了国家在数字人技术发展领域的战略布局和高度重视。作为新一代智能交互的核心载体,高保真数字人技术正在深刻重塑通讯、教育、传媒等关键领域的应用范式。高真实感数字人技术通过深度融合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与物理仿真等前沿技术,构建出在外观形态、动作表现、情感表达及行为逻辑等维度全方位逼近真实人类的数字实体。其核心技术创新在于实现了从静态视觉呈现到动态行为逻辑的全维度交互仿真,能够在实时交互过程中持续保持自然流畅的沉浸式体验,最终创造出与人类无感知差异的数字形态。值得注意的是,高保真数字人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命性突破,更深远影响着社会协作模式、文化形态演进乃至人类自我认知的重构。本报告将探讨数字人技术的关键突破与核心挑战,重点围绕数据构建、基座模型、控制编辑及沉浸交互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并对数字内容创作、智能客服与数字营销、人形机器人驱动等典型应用场景的落地挑战进行深入分析。
讲者简介:吕科,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特聘教授,鹏城国家实验室双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A类)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