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质量评估

会程安排

9 月 21 日 上午

分论坛主席

赵铁松
教授 ⋅ 福州大学
赵铁松,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触觉等,在IEEE Transactions、CCF A类会议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曾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人才项目,并获得福建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担任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第13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会员代表,担任多个国内学术专委会委员、图象图形学会通讯杂志编委等国内学术职务,IEEE高级会员、IEEE TIP期刊AE、IEEE SPL期刊SAE等国际学术职务,并多次担任ACM MM、HAVE、ChinaMM等国际、国内会议TPC、AC等。
曹景超
讲师 ⋅ 中国海洋大学
曹景超,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从事人工智能、视觉感知以及声呐研究,将计算机视觉与水下信息处理结合,在水下图像处理、声呐三维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一作或通讯作者在IEEE TMM、IEEE TCSVT、IEEE TGR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担任TPAMI、TIP、TCSVT、TMM和IJCV等计算机领域顶级期刊审稿人。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
岳广辉
副教授 ⋅ 深圳大学
岳广辉,男,深圳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岳博士主要开展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图像/视频质量评价及优化、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截止目前,发表期刊/会议论文80余篇(含第一/通讯SCI论文40余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人才提升型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及医疗信息化分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学术委员、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委员。担任多媒体信号处理会议(2023 IEEE MMSP)专题主席、国际图像处理会议(2024 IEEE ICIP)专题主席、中国控制会议(2024 CCC)专题主席。担任IEEE TIP/TMI/TMM/TCSVT/TNNLS/TII/TIE/TIM/J.BHI/TASE/ TNSRE、Elsevier SP/DSP/JVCI、IET IP/EL等二十余个期刊的审稿人。
刘笑宏
副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刘笑宏,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处理,现已在顶级国际会议与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CCF-A类或中科院一区论文40余篇。入选2022年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2022年上海市浦江人才、2024年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2项,并承担国内外多家高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项目,荣获华为“火花奖”。担任多媒体领域知名期刊ACM TOMM副主编、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分论坛报告

体验质量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
翟广涛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摘要:回顾体验质量评价的历史,分析主要技术路径和趋势,探讨领域未来的发展路线。
讲者简介:翟广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研究员,IEEE Fellow,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多年从事多媒体智能相关研究,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学者,获IEEE多媒体汇刊和IEEE广播技术汇刊最佳论文奖等国际奖励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任Elsevier期刊Displays主编、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长。
虚实场景融合及其质量评价
方玉明 教授 ⋅ 江西财经大学
报告摘要:本报告先介绍虚实融合概念及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本团队在场景重建,虚拟现实处理和虚实融合领域的工作;进一步介绍虚实融合场景中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
讲者简介:方玉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多媒体智能处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会议和IEEE汇刊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学术成果被谷歌学术引用10000余次,2020-2024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
基于大模型的视觉信号质量评价与增强
陈志波 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摘要:随着大模型(Large Foundation Models)的蓬勃发展,视觉信号质量评价与增强领域的研究迎来了新的突破与机遇。本报告将系统探讨基础模型在该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并深入探讨其对视觉信号质量评价与处理的关键影响。报告将首先简要回顾基础模型在视觉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分类;其次重点分析其在提升视觉信号质量评价功能性、解释性与定制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梳理基础模型在视觉信号处理模型优化、主观质量提升等任务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讲者简介:陈志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生成式AI的视觉信号智能处理以及相关交叉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IEEE TCSVT期刊2025最佳论文奖,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任IEEE TCSVT期刊资深编委,曾任IEEE视觉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TCSVT期刊编委,IEEE JETCAS、OJCAS期刊客座编委等。
生成式视觉内容感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邵枫 教授 ⋅ 宁波大学
报告摘要:生成式视觉内容依托技术手段创造出海量多样化的视觉成果,在数字文娱、沉浸显示、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生成式视觉内容的生产方式逐渐分化,从依赖人工预设规则的传统模式,到借助机器智能自主生成的新兴模式,其内容形态与技术逻辑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质量评价难以用统一标准覆盖。当前,手工规则生产的内容面临规则适配性与感知一致性的矛盾,机器智能生产的内容则存在技术指标与人类主观体验不一致、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本报告针对不同生产方式的特性,分别探究手工规则生产与机器智能生产的生成式视觉内容质量评价关键问题,旨在构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感知质量评价体系。
讲者简介:邵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团队负责人、“多媒体通信”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省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近年来主要围绕智能多媒体计算、感知图像视频处理、人工智能在交叉学科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本领域顶级IEEE汇刊/期刊论文70余篇,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
小样本学习视角下的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吴金建 教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摘要: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作为保障用户体验与关键应用可靠性的核心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评价任务内在复杂性及有效数据稀缺,现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面临泛化能力不足等挑战。针对这一难题,本报告率先引入小样本学习理念,围绕数据、模型和优化三个层面,系统性分析与推导了不同质量评价库间的数据域差异分布,揭示了图像质量退化的内在成因及退化特征分布偏离规律,并提出了渐进式、无监督域适应评价新方法,显著增强了模型的泛化性能。最后,报告还将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在实际质量监测等场景中的有效性与应用前景。
讲者简介:吴金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于2008年、201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博士学位,2019年破格晋升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发明一等奖等。面向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及重大需求,长期从事仿生成像、智能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科技委基础加强等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制了微米级缺陷检测设备、低慢小探测设备等并已交付工厂/部队使用。在TPAMI、CVPR、NIP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Science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际会议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