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当前,医学多模态智能系统面临诸如数据异质性高、标注稀缺以及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核心挑战。尽管现有多模态学习方法在融合不同类型医学数据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真实临床场景中,仍存在模态融合不充分和模型跨场景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报告聚焦于医学多模态联合表征学习的泛化性研究,重点探讨融合自监督学习与对比学习的预训练策略,以充分挖掘大规模无标注医学数据中的潜在跨模态关联,提升模型的迁移与泛化能力。该方法在显著降低对人工标注依赖的同时,有望增强模型在不同医疗机构、成像设备及人群环境中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相关研究已在多个关键应用场景中取得初步成果,包括具备高鲁棒性与高效率的快速磁共振成像、多模态肺部文本-图像理解,以及面向开放环境的多部位、多模态、多尺度数据对齐与零样本自适应学习。最后,报告将重点介绍团队近一年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Scientific Data》《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接受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医学影像基础模型构建、神经影像微结构成像及临床疾病推广应用等。
讲者简介:王珊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2021-2024入选Elsevier和斯坦福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快速医学成像、放射组学与多模态分析等研究,在Nature子刊、IEEE Trans等发表高质量论文。在人工智能快速医学成像与成像物理引导的小样本学习技术做出开创性工作,曾受邀在第31届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给大会主题冠名报告(入选率约1/6000,英国伦敦)及美国第10届GRC活体磁共振给大会主题报告(美国安多弗)。核心技术转让两家医疗公司,装机超千台,含多款磁共振与低剂量CT设备。曾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1/6)、OCSMRM杰出研究奖(1/1)、广东省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一等奖(2/10)、广东省青年科技奖(1/1)等;先后主持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课题、NSFC联合基金重等国家级项目6项;担任SCI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如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Pattern Recognition、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