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服务论坛:交叉研究

会程安排

9 月 19 日 下午

指导专家

杜军平
教授 ⋅ 北京邮电大学
杜军平,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CCF科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等。2025年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北京邮电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曾任计算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多年,2022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机器学习、联邦学习、数据挖掘、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在IEEE TPAMI、IJCAI、TKDE、ICDE、ACM MM、CVPR、TAC、TNNLS等国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70余篇,出版专著8部、译著2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9项,担任IEEE TNNLS期刊associate editor、《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智能系统学报》编委等。
方玉明
教授 ⋅ 江西财经大学
方玉明,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财经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培育),多媒体智能处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会议和IEEE汇刊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学术成果被谷歌学术引用10000余次,2020-2024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
熊红凯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熊红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IE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杰青(2014),长江学者(2016),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图象与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 次);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 次)、华为最佳创新合作奖和优秀合作奖、ACM Multimedia Top Paper Award(2022)、IEEE ICIP Top 5% Award (2024)等;培养学生:入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青年长江、万人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洪堡学者、微软学者,在美国获 NSF Career Award。研究方向:信息论与编码、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生物医学信息。共发表SCI、EI论文 380 余篇,含:Nature、Science、Cell 子刊,IEEE著名汇刊长文 106 篇,顶级国际会议 ICML、NeurIPS、ICLR 等论文 80 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76 项、授权美国专利 7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 项,曾获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探索基金资助。
范晓鹏
二级教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范晓鹏,二级教授、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哈工大智能接口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哈工大苏研院数字孪生与具身智能团队负责人、鹏城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在虚拟现实方面牵头制定全景式交互化网络视听行业标准体系,包括立项工信部行业标准10余项。在视频编码方面作为副主编制定了IEEE1857国际标准,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制定了AVS/AVS3等国家/行业标准。获发明专利20余项。2013年获IEEE标准杰出贡献奖。2023年获电子学会创新团队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编码与传输、三维建模与生成、类脑视觉与具身智能等。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包括CCF A类及IEEE/ACM期刊论文90余篇。主持与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包括担任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元宇宙专项等项目负责人。培养的博士生李文瑞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博士生项目资助。研发的多项技术在航天科工集团、河南电视台、华为公司、神华集团、字节跳动等落地应用,覆盖用户5000万以上。2017年作为程序主席主办CCF推荐会议PCM2017。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
邓成
教授 ⋅ 河海大学
邓成,河海大学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发展规划部部长兼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2025年8月起任河海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序3)、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排序1)。

论坛主席

高艳博
副研究员 ⋅ 山东大学
高艳博,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包括视频编码、三维视频处理等,已发表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30余篇,获得1次国际学术会议(BMSB)最佳论文奖,1篇一作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高被引论文),荣获国际竞赛UbiComp SHL Challenge第二名。已采纳(或部分采纳)国际国内视频编码标准提案6项,其中国际IVC提案1项,国内AVS提案5项。已申请专利40余项,其中30项已授权,1项已转让。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等多个项目。
李礼
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压缩与生成。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4000余次。获授权专利20余项,被标准化组织采纳技术提案20余项。担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和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编委。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曾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序5),2024达摩院青橙奖(全国所有学科15人),2023多媒体新星奖。
潘兆庆
教授 ⋅ 天津大学
潘兆庆,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编码与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2)、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5)、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3)。在IEEE TIP、TMM、TCSVT等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入选了天津市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作为编委、客座主编、程序主席等服务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
叶茫
教授 ⋅ 武汉大学
叶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智能科学系主任、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长期从事多模态计算、联邦学习、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CCF-A 类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13000余次。担任CCF-A类IEEE TIP 和 IEEE TIFS等SCI期刊编委,CVPR、ICLR、NeurIPS、ICML等会议领域主席等学术职务。主持国自科-香港联合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2021-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排行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年百度AI华人青年学者等荣誉。
李帅
教授 ⋅ 山东大学
李帅,山东大学,教授。致力于高效视频编码及分析、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发表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80余篇。荣获3次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ISCAS (MSA-TC)、IEEE BMSB、IIH-MSP),并荣获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最佳论文奖提名。2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高被引论文)。多次担任国际会议领域及专题主席包括IEEE ICME Session/Area Chair、 ACM MM Session Chair。已提交国际及国家视频编码标准技术提案10项,其中4项被国际和国家标准组织采纳,且被集成到相关视频编码标准的参考软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课题等项目。代表性工作独立循环神经网络(IndRNN)获得谷歌及国际多位知名专家引文的肯定,包括图灵奖共同得主之一Yoshua Bengio,并被集成到多个深度学习软件库中包括Tensor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