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G青工委委员荣获7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4-06-25 10:03:27 人气: 作者:小编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一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本年度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据统计,CSIG青工委共有7名委员获奖。
其中,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我委委员主要完成,分别是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多元协同的视觉计算理论与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孟德宇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弱观测成像反问题的L(1/2)理论与自适应正则化方法”以及湖南大学方乐缘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与识别理论方法研究”。
此外,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有我委委员主要完成,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视觉空间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洪涛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全媒体环境下治理型内容风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以及天津大学雷建军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集成光场3D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
热烈祝贺各位获奖的CSIG青工委委员!
附:获奖委员简介:
姜育刚,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智能视觉计算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领域为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通用可信人工智能,从事视频与图像数据的智能分析理论与技术研究已逾18年,成果覆盖视觉特征提取、多模态信息融合、大规模目标识别、视觉内容生成与鉴别等诸多关键问题,引发国内外同行大量跟踪研究,谷歌学术总引用23000余次,H指数74。在开源数据和工具集方面,早期开发的VIREO374、CU-VIREO374视觉概念识别工具被美国国家标准局采纳为TRECVID国际评测的重要参照;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谷歌公司、Technicolor公司、法国INRIA的研究团队联合构建的数据集如CCV、MediaEval-VSD、THUMOS、FCVID被国内外学者及企业频繁使用。曾获首届ACM中国新星奖、2015 ACM SIGMM Rising Star Award、2016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8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2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因其在大规模视频智能分析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当选2022年度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
孟德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共接收/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IEEE汇刊16篇,CCF A类会议论文24篇。目前为中国图形图像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工委支委会成员,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通讯委员,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青年编委。曾担任ICML、NIPS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AAAI2016、IJCAI2017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ICMR最佳论文候选奖,入选首批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方乐缘,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系系主任。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担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编委,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编委,IEEE Trans.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编委,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编委以及Fundamental Research编委。共发表IEEE TPAMI、IJCV、TIP、CVPR等论文1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2篇SCl他引55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14000余次,H-index 52,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成果转化2项。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CTO)、首席科学家,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ACM Fellow、AAAS Fellow、IEEE Fellow、IAPR Fellow、AAAI Fellow,中国大陆首位AAAI执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地安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曾在工程和计算机两个领域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自2018年起,成为西北工业大学的全职教授。此前,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2009-2018)、伦敦大学讲师(2004-2009)、阿尔斯特大学讲师(2003-2004),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职。
季向阳,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学习专委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编委。曾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排名第1),2016年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IEE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EEE Std 1875TM,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等奖项。
谢洪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科院网络空间安全专家组成员。从事人工智能和多媒体内容安全方向的研究,包括视觉内容识别与推理、场景文本图像跨模态识别、跨模态内容分析与理解、智能内容生成与安全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EEE-TPAMI、IEEE-TIP、IEEE-TKDE、NIPS、ICCV、CVPR等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3篇、会议最佳论文2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研究成果在国家网安中心、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总参五十五所、新疆安全部门和商业公司的线上系统获得大规模应用,取得积极效果。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雷建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课题、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国家863计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包括IEEE Trans长文60余篇;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入选了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人才工程、北洋学者计划。